NEWS
昨天,山东潍坊报道了一例(粪便)菌群移植治疗自闭症成功的新闻,该报道还上了微博第一热搜!
济南中心医院消化科周世庆主任介绍,男孩刚刚来治疗时不愿与人交流。
男孩接受了6次菌群移植,竟主动开口与家人交流,移植效果显著!
现代研究认为,情绪变化受肠道中细菌的调节。
具体来说,调节人开心的情绪是受5-羟色胺的影响,而5-羟色胺的合成就是在肠道菌群。
所以改变了肠道内的菌群,让有益菌群合成更多的5-羟色胺,人也就会更加开心。
这就是通过菌群移植治疗自闭症的现代医学原理。
当然,这个菌群移植不是真的让你直接吃粑粑或者直接把粑粑移植给你,而是肠道菌群!
移植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肠镜;2、鼻肠管;3、口服菌群胶囊。
这个方法如今引起广泛关注,但几年前全球各地都有医疗机构开始尝试。
新闻中的济南市中心医院就是其中一个,两三年前已有相关报道。
但是,菌群移植的办法现在尚未被证实能根治自闭症或抑郁症。
即使如此,对于自闭症儿童家庭来说,看到症状缓解一样是慰藉。
菌群移植的发展
菌群移植由来已久,西方现代医学中将菌群移植应用于人类的公认起源是在1958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尝试性的采用了患者家属的大便制成的粪水,为4名重症伪膜性肠炎患者进行了灌肠,结果3例垂危患者都神奇地被治愈了,另1例患者则是死于与肠道感染无关的其他疾病。
而同时代在美国东海岸开展的另一个相似实验,就没那么幸运了。不仅试验被即刻叫停,采用这一疗法的外科医生也被医院开除了。此后,菌群移植陷入了二十多年的沉默时代。
菌群移植的再次重启是从一种叫做艰难梭菌的细菌开始的。
艰难梭菌首次发现于1935年,是新生婴儿肠道中正常菌群,在2岁以上儿童的肠道菌群中占比约3%,抗生素对它基本束手无策。
而1983年,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报道了首例菌群移植用于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CDI)的治疗,效果显著。
在我国,这种治疗方法1700多年前就出现了。
东晋时期,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首次记载了用粪清治疗食物中毒和严重腹泻的方子:“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黄龙汤,陈久者佳”。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曾记载类似偏方,“近城市人以空罂塞口,纳粪中,积年得汁,甚黑而苦,名为黄龙汤,疗瘟病垂死者皆瘥”,即口服粪水可以治疗严重腹泻、发热、呕吐和便秘等疾病。
发展至今,菌群移植已陆续被写入儿童粪菌移植、艰难梭菌感染、炎症性肠炎、肝硬化肝性脑病、慢性便秘、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指南共识;于2018年获得广州市发改委审批,具有正式收费编码;于2019年被归为中低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并且今年上海市正式出台了《上海市菌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截止目前已有 14个省份物件收费条码。该技术可谓发展迅猛!
吃便便能治病,确有其事,但原理能解释清楚吗?
现代医学已经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之间,通过神经递质,细胞因子以及细菌代谢产物,进着有效的双向交流。
而皇家墨尔本8868体育官方网站学院副教授希尔·雅丁认为,大脑和肠道共享许多相同的神经元,它们也共享自闭症相关的基因突变。
根据研究调查显示,多达90%的自闭症患者患有肠道问题,自闭症儿童与肠道菌群健康且平衡的神经型相比,肠道细菌多样性较差。
某些微生物,例如乳酸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例如SCFA和毒素代谢产物,可以穿过肠道从而影响大脑功能 。因此,肠道也被称为人的 “第二大脑”。
寄居在肠道的细菌不仅可以调节肠蠕动和肠黏膜对营养成分的吸收效率,还可以影响人的行为、思维、记忆和情绪。
而肠道菌群移植,Microbiota Transfer Therapy(简称MTT),就是希望粪便中健康的菌群,代替不利于健康的菌群, 从而达到缓解和治疗自闭症的目的。
近几年的临床病理也表明,菌群移植在7至16岁的自闭症儿童中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并且可以显著改善肠胃疾病和自闭症相关症状。
但是这次案例中的济南市中心医院,也提醒患者,这种疗法对没有肠道疾病的患者来说,是不管用的。
医院的赵红洋主任解释说:
菌群移植术治疗自闭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比较前沿的探索性技术。
为什么这个治疗措施对没有消化8868体育官方网站显症状的儿童效果较差?肠道微生态乃至相关的代谢、免疫与神经调控等,可能都有关系,我们的初步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全世界的医学专家,都很关注粪菌移植术给每一种疾病治疗所带来的每一点变化,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